下载中心 快速入口
首页 > 法务工作 > 详情

(普法宣传)2018年福建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

发布时间:2019-04-22     浏览量:4727

2018年,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福建省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福建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求有序推进,不断强化创造、保护、运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知识产权创造注重“以质为先”

全省专利申请166610件,同比增长30.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7216件,同比增长40.7%;专利授权102622件,同比增长50.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858件,同比增长13.1%。年末有效发明专利38522件,同比增长24.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8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643件。

全省申请注册商标396538件,同比增长29.5%;新增注册商标256911件,同比增长97.5%;年末有效注册商标972726件,居全国第六位。新增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90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93件,地理标志商标累计达443件,居全国第二位。

省版权局核准版权登记作品96179件,同比增长41.1%,居全国第五位。

推荐武夷红茶等76家生产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累计1366家企业获批使用相应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品种44个。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品种25个,认定通过品种1个。

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79项,其中新增项目68项,扩展第一至五批省级名录项目7项。

二、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日益完善

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专利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围绕商品流通市场及展会、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打击侵犯专利权和假冒专利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协调推动在“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室、福州知识产权法庭法官联络工作办公室、知识产权检察法律服务中心,实现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行政处理、仲裁裁决及司法保护多元化救济渠道有效衔接。开通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快速渠道,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需求做到快立、快查、快调。全省共办理专利行政执法案件2978件,同比增长44.8%,开展展会专利执法保护服务活动20余场次。将全省企业已注册商标计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市场主体名下,公开侵权假冒案件信息1518件。印发《关于加强地理标志商标指导工作的通知》,从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使用、保护、品牌培育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全省公安机关部署“惊雷六号”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系列专项行动,共立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00起,破案4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0名,捣毁制售假窝点667个,涉案金额2.1亿元。其中,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6起,省厅挂牌督办案件27起,公安部通令嘉奖1次,公安部贺电4次。

全省检察机关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08件171人,提起公诉300件456人,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8件10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件6人,监督公安机关撤案1件1人。其中批捕假冒注册商标犯罪48件70人,起诉173件255人;批捕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41件45人,起诉98件151人;批捕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犯罪15件39人,起诉24件42人;批捕侵犯著作权犯罪3件4人,起诉4件5人;批捕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件3人,起诉1件3人。

全省法院以刑事司法改革为依托,重点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民生日用品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物品的假冒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437件,结案8781件。其中,民事知识产权一审受理7902件,审结7418件;民事知识产权二审受理623件,审结545件;民事知识产权再审受理8件,审结6件;刑事知识产权一审受理760件,审结671件;刑事知识产权二审受理129件,审结127件;受理知识产权行政一、二审案件15件,审结14件。在所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受理专利权案件699件,办结659件;受理商标权案件2998件,办结2762件;受理著作权案件3886件,办结3723件;受理技术合同案件139件,办结119件;受理不正当竞争案件138件,办结107件;受理垄断案件纠纷11件,办结11件;受理其它知识产权案件662件,办结588件。

省版权局完成国家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44家省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全覆盖督查,省级政府机关操作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的正版化率分别达到93.48%和93.17%,居全国第三位,正版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经验做法被国家版权局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开展“剑网2018”专项行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版权保护工作,共查办各类侵权盗版案件74起。其中,涉及网络侵权盗版的案件50起;线下侵权盗版案件24起。

福州海关、厦门海关部署开展“龙腾”、“中俄海关2018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福州海关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27批次(其中货运渠道30批次,行邮渠道597批次),涉及发动设备、服装鞋帽等各类货物、物品36.7万件,案值348.8万元,1起案件入选“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厦门海关共在进出境环节查获侵权案件85批次,查扣各类侵权货物总计95.01万件,案值382.65万元,1起案件获评“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推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海关保护APP平台。与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合作建设的厦门自贸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中心获中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最佳实践奖”。

三、知识产权运用综合效益持续提高

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实施“1+10”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创新计划,导航范围覆盖全省数控一代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和103家相关企业。与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共同推动小额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6家企业以“购买保证保险+专利权质押”方式获得贷款600万元。组织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工作,为符合条件的97家企业进行贴息。全省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47亿元。举办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暨福建制造2025知识产权成果对接专题展,福建省“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论坛暨福建制造2025知识产权成果对接会,与省发改委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福建军民两用技术项目成果对接会。与中国航天院系统相关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中国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福建中心”、“福建省首个国防专利代理窗口”和“福建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研究院(筹)”顺利落地福建,福建知识产权军民融合工作列入全国首批试点,考评成绩居全国前列。组织开展2017年度优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推广示范活动,确定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等11个注册人为2017年度优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召开全省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不断深化提升地标扶贫“宁德模式”,开展地标扶贫示范点创建工作,并予以复制推广。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推荐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山堂”商标等11件商标,申请认定驰名商标。武夷岩茶等4个产品列入“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清单,德化白瓷入选“中泰3+3”互认中方地理标志产品。

省工信厅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专利质量、数量等情况作为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的重要条件和考量指标,推荐46家企业参加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新增14家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企业和4家示范单位。依托平潭创新论坛成果推介中心承担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平台建设项目,收储优质项目并实施产业化。

省教育厅落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更多高校设立专利基金,用于资助本校科技人员职务发明专利的申请费用和授权后专利年费。支持各高校设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并出台相关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办法。部分高校在关键岗位设置、科研机构评估等方面,将授权专利列入考核指标。

省国资委出台《所出资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所出资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工作指引》,落实企业内部工资分配自主权,加强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管理绩效考核范围,探索建立经营业绩、创新和知识产权并重的国有企业考评模式。

四、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入运营,快速吸引一批国内外中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入驻开展服务。协调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与省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建设,并于2018年7月顺利投入运行,专利审查正式开展。指导并推荐福州市、泉州市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完成省知识产权强县(市、区)申报复核工作,确定上杭县为福建省知识产权强县。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深入开展,332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同比增长145.9%。支持高校开展《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试点工作。结合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绿色专利发展相关工作,我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认为全国开展绿色专利试点工作的三个省份之一。新确定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8家,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申报考核工作。发布《福建商标发展报告(2017年度)》和《福建省商标申请与注册分析》。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漳州、泉州、福州、南平、龙岩5个设区市获批开展商标注册申请受理业务。

省版权局开发建设“福建省作品自愿登记系统”,实现在线申报、网上审核、电子发证等全程网办无纸化运作,使作品登记申请人“一趟都不用跑”完成登记。

省文旅厅评选25家非遗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打造省内有实效、系统有亮点、全国有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品牌。促进项目名录保护工作,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项目1项,是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文化生态保护区。

省商务厅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运用省级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服务贸易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境外版权登记、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等。

省工信厅印发《2018-2020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知识产权工作方案》,明确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知识产权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省统计局在《2017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福建统计年鉴》《2017年福建社会与科技统计年鉴》等统计出版物中公布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其增长情况。

省效能办在《2018年度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绩效考核指标》中设立“专利指数”指标。

五、营造知识产权优良社会环境

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各成员单位及市、县(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以“倡导创新文化 尊重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共同营造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良好舆论氛围。

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推进“互联网+培训”,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共组织培训班133期,培训学员达5.8万人次,同比增长34%。针对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的不同特点,通过招标采购形式制作6部知识产权教育视频课程,促进网络宣传普及,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创新精神。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维护东南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日常更新,助力福建企业“走出去”。

省版权局开展以“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拒绝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为主题的“绿书签2018”活动,共发放绿书签9万多份。协调全省电视台播出《申报版权 保护版权 用好版权》公益广告片,在全省126家影院播映版权知识公益宣传片,在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播放版权知识系列动画片,在“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设立版权咨询服务台,为参展商和市民提供版权法律咨询等服务。

福州海关强化执法培训,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厦门海关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技能培训及执法经验交流活动;与福清海关、美国康明斯公司联合召开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交流会;举办关区知识产权执法技能培训,开展知识产权海关执法调研及培训,组织参加“龙腾”行动2018专题培训等。以省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通过门户网站、12360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规政策和执法动态。

厦门海关举办全国海关首个“4.26”知识产权保护直播节目《直击国门维权最前沿》,同步实现新浪、腾讯、今日头条、海关发布和厦门海关发布五个平台直播。综合运用现场以案说法、侵权货物集中销毁等宣传方式,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12360海关热线、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介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营造关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来源:福建省知识产权局)  

分享到:
版权所有:福建省轻纺(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 2025 FUJIAN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IAL (HOLDINGS) CO.,LTD
闽ICP备09053906号-1 网站支持:海西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