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我国新闻纸、铜版纸大肆参股、合资甚至并购之后,包装纸正成为外资的下一个目标。
继美国国际纸业公司收购爱生雅亚洲包装业务、日本制纸集团收购国内第二大包装纸企理文造纸12%股权后,7月6日,国际纸业再与太阳纸业签订40万吨包装纸合资意向书,拟共同发起设立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国际纸业在其中控股55%。
这只是今年以来国际造纸业巨头对我国包装纸行业采取的部分有规模的“渗透”动作,而这一趋势正在行业蔓延。
合资缘于急需资金扩张
“有美资背景的玫龙纸业在国内包装纸行业大肆扩产,并坐上箱板纸老大的宝座,这让不少企业看得眼睛发红,但却自苦于资金制肘。”业内人士称,中外合资或向外方出售股权,是解决困扰企业资金短缺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这在造纸行业被普遍采用。
而就在不少国内包装纸企业为扩张缺钱而苦恼之时,受金融危机影响,美、日等国本土纸品的需求持续低迷,这些国家的纸业巨头纷纷加快了向新兴市场国,尤其是中国的开拓脚步。
早些时候,理文纸业就因现金流吃紧而寻求股权转让,在将12%股份作价35.5亿港元出售给日本制纸后,不仅使现金流彻底健康,而且还准备利用这笔资金在国内包装纸行业进行大规模的产能扩张。
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速最快的纸种就是箱纸板和瓦楞原纸等包装纸。2009年,我国箱纸板产量为1730万吨,消费180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了13.07%和12.71%;生产瓦楞原纸1715万吨,消费量为1758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2.83%和13.27%。
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企业只有通过扩充产能应对,如果不能尽快跑马圈地,也就意谓着企业将失去做大的机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边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急需资金扩张的国内纸企;另一边是拿着大把资金,正寻找好项目投资的国际纸业巨头。二者一拍即合。
外资借机深度“渗透”
太阳纸业在公告中称,公司拟与美国国际纸业公司旗下的国际纸业亚洲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年产40万吨食品包装卡纸项目的合资意向书》,共同发起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的中外合作有限责任公司。
实际上,这已不是太阳纸业第一次与国际纸业合作。2006年,太阳纸业就与国际纸业成立合资成立了万国纸业太阳白卡纸有限公司和山东国际纸业太阳纸板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白卡纸和液体包装纸。
业内人士透露,“当时双方各自在合资公司中各持有50%的股权,但国际纸业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此后,国际纸业提出要求太阳纸业转让合资公司5%的股权,以达到控股的目的,而太阳纸业最终同意了其要求。”
对于这次股权转让,太阳纸业曾表示,这是基于和美国国际纸业长期合作的战略考量,本次股权转让可以使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稳固,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
透过合资,外资借机正向我国包装纸行业深入“渗透”,而且这一比重正在不断加大。
此前,通过收购爱生雅,国际纸业在亚洲拥有的工厂数量增至27家,其中中国就有21家,此次与太阳纸业合资工厂建成后,国际纸业中国工厂数量将达到22家。而理文纸业与日本最大造纸企业成为“一家人”,也意谓着日本制纸以此作突破口,登陆中国市场。
“本土纸企原有的生产规模是外资所看重的,投些钱添些设备,再磨合一下,很快就可以投料生产了。”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包装用纸领域正处于扩张阶段,不少国内纸企要跑马圈地,还要借力外资,这无疑为外资深度“渗透”提供了机会。
来自对产业安全的危胁但这种合资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
就在上个月,扰攘一年有余的晨鸣、阿尔诺维根斯合资公司纠纷终于有了结果,晨鸣纸业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侵权。
合资公司于2005年10月成立,当时阿尔诺维根斯公司通过在中国香港注册的HKK2公司持有70%股份,而晨鸣则持有余下30%,但投产不到一年,合资公司便因为种种原因而停产,双方最终对簿公堂。
阿尔诺维根斯晨鸣特种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新建认为,中外文化以及股东双方在管理理念上的差异,导致矛盾的产生。至今,合资公司每月的停产损失高达800万元。
晨鸣的败诉,加之今年以来接二连三的合资之举,让国内包装纸行业的产业安全受到关注。
一位造纸业资深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大型造纸企业差不多都有合资项目,都与世界500强在当地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合资企业。在对我国新闻纸、铜版纸大肆参股、合资甚至并购之后,包装纸正成为外资的下一个目标。目前理文和玖龙两家外资企业已占据全国箱板纸和瓦楞原纸产能的近一半。“如果国内包装纸企业仅以眼前利益为重而放弃长远发展的考虑,产业安全将会受到危胁”。
在中国每年近7000万吨的纸张消费中,有50%强的纸是用于各种产品的包装上,这既是我国造纸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也关系到国计民生。